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书

读书是人生的必修课

来源: 点击数: 时间2020-10-23 11:38:00

  ⊙张朝元

  每天我习惯到书中走走,在一页页峰回路转中,可以与古人对话,与今人交谈。读书可以静静心,醒醒脑,祛除浮躁心态,让生活更有一番滋味,何乐而不为呢?看杂志、书刊或报纸,可以经常给人补充或增添新的知识。一本书中,或许只有一句记住了,这话便重要;一千人里,或许只有一位经久,此友便重要。

  读书可以彻底改变人生。古圣先贤说,读书可以医愚,可以益智,可以养生。可是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读经典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么,不读书,都以何种方式休闲呢?不外乎三大项:“搓麻、上网、看电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读书排名第一的是以色列,年均每人读书64本,而我国扣除教科书,年均每人读书0.7本。从世界各国人均读书量看,我国人均读书量最少,委实令我们汗颜。所以要倡导读书,推动国人读书。

  当今“衣食足”应“知书趣”。大家的生活里,可见浑然一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忙碌景象。人活着,不能只是为了挣钱,还必须抽空读书,读书会使你活得更有趣味,更有质量,也就是说会活得更精彩。

  我且以为,一本好书是值得去反复咀嚼的,翻开了书页,书里面有很多温馨的情节,每读完一遍,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新收获。我很喜欢历史。每每在史迹中徜徉,总会触摸到山河的呜咽,关隘的悲切。当我走近南宋文天祥时,就会感受到这位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过零丁洋》的泣诉:“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中的最后一句,让后世的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时念念不忘,引为座右铭。

  读赵树理的小说,合上书页,那通俗易懂的语言,仍若湖面涟漪,在心里荡漾。平顺县川底群众说,《三里湾》这本书,是由川底村前的“三道湾”而得名——村前有圪台湾、东湾和西湾,每个湾一华里长,作家赵树理据此,写出了长篇小说《三里湾》。在《三里湾》里,还有一段动员糊涂涂献出“刀把地”的动人故事。

  读书就是生活。人活着,不读书就会导致精神萎缩。李书磊在《宦读》中说:“不管做多大的官,不读书便不过是一介俗吏。”何谓“俗吏”呢?照《辞海》上解释:“眼光短浅,不学无术的官吏。”看来,多读书,可以当好官。

  听人说过,读“大家小书”,就像吃补药,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我读“大家随笔”,也有这样的感觉。如读冯友兰的《理想人生》、周一良的《书生本色》、朱自清的《文明素养》、闻一多的《历史动向》、胡适的《再造文明》、冯骥才的《底线》等等。这些大家,都是我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多年来不断读他们的精彩随笔,由此得到许多温馨而又惬意的享受和乐趣。

  书籍,是信息的载体、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源泉。所以,读书是人生的必修课,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只有孜孜不倦地从中汲取营养,才能使自己充实、聪慧和睿智。

  秋色如织锦(水彩) 陈满根 作

原创:张朝元

  本文来源:闽南日报2020/10/20 星期二 第10版:文化走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