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书

说“骨”与“气”:顶天立地有骨气

来源: 点击数: 时间2020-11-11 10:45:56
 

中国人常常说骨气,做人要做有骨气的人,那么何为骨气?为什么将骨和气两个字组合在一起?

骨气,顾名思义是指体貌气质,不过更常见的是用其来指气概、志气,尤其是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这些意义来自骨和气两个字的内蕴。

骨,《说文解字》言“肉之覈也”,覈通核,也就是说骨是肉中之核。从字源上来说,“骨”上面的“冎”是骨的初文,后来才在下面加上肉,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骨字。“冎”甲骨文字象骨架相互支撑之形,那些左右的小短竖就好像骨节转折处的样子,本义为骨架。骨架是支撑人体的主干,刚健、挺拔,有着强大而不可忽视的支撑作用。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筋和骨大概是人身体中最为坚韧的部分,但是人生给予人的考验,就是要磨砺到人最坚硬的部分,坚持住了,便铸就了他的品格,铸就了他的顽强与坚定。老话里有一句“挺起脊梁骨”,听起来好像是说把背挺直了,可实际上却是在说要有志气、要有节操。人们又常用铮铮铁骨来夸赞人,身具铁骨,风吹不倒,傲然伫立,这正是人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表现。那些与骨有关的词语,如骨气、风骨,也都是通过骨,折射出人的刚正气概、坚定意志力。

气,在甲骨文中与“三”的写法相似,不过,三的三横长短相等,气则中间一横短于上下两横,好像云气流动的样子,本义为云气。在古人看来,天地未分前是一团混沌之气,称之为元气,这种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而云气浮于空中,变幻无定,生生不息,似原野上奔腾的野马,内含着生命的意象,因此古人又将气看作推动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一种力量,是宇宙万物所蕴含的一种生命力。正是因为气充满着生命力,也因此成为人的主观精神的表达,精神状态的流露,道德的外在表现,比如说浩然之气、正气、意气、神气、志气。

应该说,骨和气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文学讲究骨和气,骨是说在字里行间要体现出一种力量,作品才能产生出激荡人心的艺术感。气是说要有一种独特的气韵和风格,能赋予作品生命力。翻阅中国文学史,凡是真正为人所喜爱、感人肺腑、为时代所需要的那些作品,无一不是具有骨和气的作品。而人亦如是。

人是应该有点骨气的。公元405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到任的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素来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的巡视其实是为了向辖县索要贿赂。县吏对陶渊明说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行贿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写下了名传后世的《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有骨气的代名词,不断勉励着后人。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着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也就是有骨气。汉有苏武牧羊十九载持节不屈,宋有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近现代有叶挺在狱中写下慷慨《囚歌》、朱自清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历史上关于骨气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许是最好的诠释。从古至今,无数中国人顶天立地不屈不挠,共同撑起了一个有骨气的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