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书

读书最大的意义的什么?很多人都搞错了

来源: 点击数: 时间2020-12-10 10:49:47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读的书很快会忘掉,那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其中有一句回答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每天吃很多东西。其中大部分东西离开了我的身体,留下的却成为我身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读书也是一样。

  很多人认为读书的意义在于记住情节、人物或者金句,所以,当他们忘记了内容之后,就认为这本书对他失去了作用。

  但其实,一本书最珍贵的地方并不是故事多精彩,人物多招人喜欢,或者作者如何妙语连珠,讲出一串真理来。

  书本的价值不在于灌输,而在于启发。

  我们不可能记住所有东西,根据艾宾浩斯曲线,今天读的书,在一个月之后大概会忘记80%,但是作者通过文字带给我们的理解力、思辨力,却会永远铭刻在我们身上。

  列夫·托尔斯泰对于人性的思考、鲁迅对于旧社会的批判、刘慈欣对于未来世界的奇异构想……优秀的作品带来的除了精神的快感,还有心灵的震撼。

  因为一本好书,通常是作者一生的智慧精华。

  《落叶:威尔·杜兰特的生命沉思》就是这样一本书。

  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著有《哲学的故事》《文明的故事》《历史的教训》等作品,其中《文明的故事》是举世公认的传世经典。

  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无政府主义的兴起和宗教信仰的式微,以及从维多利亚时代到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期间美国社会道德的演变,精通各种文化,且一直在用哲学家的敏锐目光审视、深研人类的行为方式。

  1967年3月20日,已经82岁高龄的他开始创作一本人生之书:《落叶》。

  在1968—1975年,杜兰特在多次接受采访时称,“这是一本不太严肃的书,是我对政府、生命、死亡与信仰的思索”。

  但奇怪的是,在杜兰特去世后,没有人知道这本书的存在,直到2013年,他的孙女偶然间在一个盒子里发现一份手稿,这本失落了32年的遗作才得以面世。

《落叶:威尔·杜兰特的生命沉思》

  作者:[美]威尔·杜兰特 著 刘勇军 译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这本书里一共包含22篇短文,内容从“论青年”、“论中年”,到“论教育”、“论灵魂”,读起来随时能让人会心一笑。

  他这样形容中年危机: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中年始于婚姻。

  我们(中年人)忘记了我们的激进主义,取而代之的是温和的自由主义——这种激进主义是被银行账户意识软化下来的。

  他谈到生命的无奈之处:

  生命的悲剧在于,它只会在偷走我们的青春之际才赐予我们智慧。

  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是教育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身心健康,是很难有邪恶的。

  书里没有晦涩难懂的文字和惊天动地的观点,有的只是一位老者在生命尽头,对于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正如他自己所说:

  这不是来自哲人的神圣启示,而是一部人类的谦卑自白。

  也许读完这本书,你什么都记不住,没关系,书中的思想会像落叶一样,化作春泥,成为滋养你心灵的沃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