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书

除了联名抵制,我们真拿“郭敬明”们没办法?

来源: 点击数: 时间2021-01-05 11:00:22

  近日,一份《抄袭剽窃者不应成为榜样》的公开信在网络流传。公开信由100余位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家联合发起,抵制的目标是极具流量号召力的于正和郭敬明。

  针对争议人物的抵制,注定会迎来新的争议。在如今的网络上,有一种质疑可以抛给任何人——你这么做是不是为了炒作为了流量?于正、郭敬明在综艺节目中的言行会被这么问,现在抵制他们的群体也会被这么问。但这可能才是最值的思考的,除了流量,公共空间就没有别的原则需要尊重了吗?

  让我们先跳开抵制风波,回到基本的事实层面。于正和郭敬明的抄袭,是经由法院判定的,而他们对于被认定的抄袭行为,确实也没有公开表达过应有的反省和歉意。当然,一个人抄袭过,不代表他所有的作品都是抄袭,也不代表他就要被彻底封杀。所以,确认抄袭的事实,和探讨他们在综艺节目以及娱乐圈的表现,还是需要有所区分。

  如果说抄袭侵犯的是具体创作者的权益,在综艺节目在娱乐圈的言行和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影响的则是不特定公众。而就从这二人近期频频登上热搜的一些表现看,只能说挺让人遗憾的。正如很多观众表达的感受,这些综艺节目有“利用”这两人争议标签的嫌疑,在刻意制造噱头话题甚至制造分裂。

  说白了,这就是赤裸裸的流量导向的大戏。于正和郭敬明在这场流量大戏中,也只是“演员”,他们不在乎是不是“丑角”,只要能吸聚起巨大的流量,就能引导资本的潮向。当流量成为唯一的导向,郭敬明和于正是什么样的形象根本不重要,在这个江湖里“胜者为王”。

  这可能也解释了,尽管有这么多同行、业内人士反感他们,声称要让他们在业内“社会性死亡”,可还是挡不住他们风生水起。因为他们所采用的标准,在流量面前不重要;他们所能调动的资源,在流量引导的资本力量面前不堪一击。

  所以面对业内人士的抵制联名信,网上有挺多嘲讽,觉得这除了给少数从业者刷一点存在感,撼动不了于正和郭敬明分毫。以现实的逻辑来看,可能确实是这样。可是,在流量导向已经快要碾压一切的现实中,集体抵制还是有意义的。抵制未必全然正确,可是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提醒人们任何行业都应该有多元的标准,也是价值所在。

  抄袭是个人的耻辱,抄袭者能混的比原作者好,这可能就是行业的耻辱。综艺节目考虑流量没有错,用找骂的方式赚流量还乐此不疲,这可能就是走火入魔。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为什么最后会出现这种近乎哭笑不得的联名抵制行为?这只能说明,至少就目前来说,除了口头提出抗议,我们拿“郭敬明”们毫无办法。

  这些荒诞的现象,早就应该引起重视,希望业内联名抵制是一个开始。什么样的从业人员应该被支持,什么样的从业人员不配站C位,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光靠民间的抗议,而需要更详细的行业规范、行业共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