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书

“一碗米”的分量——读《中国米食》

来源:工人日报 点击数: 时间2022-07-05 13:05:03

  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在中国,“一碗米”可以变化无限,做出林林总总的糕、粿、粉等特色餐点。数千年来,各种各样的米食,使中国人口里带着米香,悠游于天地岁月之间。《中国米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首版后,便在全球华人地区引起极大反响,它既是一本汇集了两百多道米食的食谱,更是一部探究稻米文化、留存米食艺术的志书。

  把生米煮成熟饭,是中国人对稻米的最传统食用方式之一,煮饭多加水,便成了粥。由于米汁易吸收各种滋味,热度又足以烫熟菜肴,因此产生了千变万化的粥品世界,鱼生粥、皮蛋瘦肉粥、腊八粥……从日常的清粥小菜,到精致的宴席粥品。把一锅粥煮得香润,将为生活平添更多情趣。

  懂得如何煮出好吃的饭后,中国人又进一步发展出用米粒烹制各色食物的绝技,口味各异的饭团、粽子,便是明证。自古以来,乡村农民或出远门的人身边常带几枚饭团,直到今天,街头热气腾腾的饭团摊贩,依然吸引着过往行人驻足。甜味、咸味、红豆、虾米……简朴的饭团,经过巧手慧心的处理,变得格外诱人。而至于粽子,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更是名目繁多,且不提其中滋味,仅以形状区分,就有角粽、锥粽、枕头粽、秤锤粽、四方粽、筒粽等。相对于北方的传统小枣粽,广东的裹蒸粽堪称“巨物”,足有三斤重,它内容也颇为丰富,“一层米,一层绿豆仁,上置一圈五花肉,中间又放烧肉,外加咸蛋黄,以及香菇、虾米、栗子……足够撑饱一家人的肚皮。”

  中国人对米的性格摸得精熟通透。菜点中的米粒往往超越了作为配食的地位,跃升为餐宴上的主角。纯以米为主的,有筒仔米糕、南瓜糯米饭、米布丁、米色拉、八宝饭、蛋炒饭等餐点。据说,蛋炒饭最能考验厨师的功力,讲究米粒颗颗分明,口感松爽耐嚼。“金包银”是有名的炒饭,蛋液均匀地裹在银白色的米粒上,形成悦目的黄金色泽。

  炎炎夏日,满塘青翠,做一道芳香扑鼻的荷叶包饭,定能赢得满座宾客的啧啧称赞。而倘若把米藏在菜品内部,那就更精彩了,八宝鸭、糯米肠、江米莲藕、桂花金子糕、青椒镶米、菊花糯米烧麦……每一种都使米粒充分吸取菜肴的精华,令人食之难忘。

  天天吃饭,但不见得真正仔细端详过一粒稻米。《中国米食》还以显微镜的视角,逼近审视一粒骤然增大数百倍的稻米:它像一枚鸡蛋,揭去一半表壳后,可以清楚看到基部的胚芽。整粒稻米包含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脂肪、维生素等复杂成分。靠了这些养分,胚芽才得以发育成一株稻子。若想吸收稻米全部的营养,就得吃糙米,因为糙米蕴含丰富的、足以维持胚芽萌生新生命的全部营养,对于人来说,也是营养最完整的纯天然食品。

  “一碗米”的分量,真的很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