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书

如何让中国出版“走出去”更“走进去”

来源:文汇报 点击数: 时间2022-12-16 15:33:31

  2022年“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项目近日发布,《长物志》(英文版)、《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俄文版)、《中国概况》(阿拉伯文版)和《红色弄堂》(法文版)等4种外文版图书获得翻译资助。

  记者了解到,沪版图书对外版权贸易连续多年保持贸易顺差。去年,上海引进各类版权1350种,输出达1600多种,引进输出比为1∶1.19。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图书亮相“全球书架”,业内不禁思索:如何让中国出版“走出去”更“走进去”?如何通过书籍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使其扎根更多国外读者的心中?

  翻译不止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有好内容、好翻译,才能让更多国际读者领略中国之美!为推动上海出版更好地走进海外市场,以更贴近当地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来叙述中国故事、上海故事,上海市版权局于2015年创设了“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八年来,该计划以图书版权为媒传播好中国声音,逐渐成为上海版权“走出去”品牌工程,共收到英、韩、法、日、意、德、越南等23种语言的188种图书申报。

  该计划的一大特色是侧重译者身份和文化背景——为保证翻译质量,要求在外籍人士或长期居住在国外的人士中遴选译者。以今年入选的《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为例,该书俄文版译者为俄罗斯人国沙,现任俄罗斯国家文化联盟副主席、俄罗斯企业联合会驻华总代表,曾译过《中华文明探微》《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等作品,对中国社会发展有较深入的了解。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意味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长物志》为“文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是造园理论和技艺的重要参考文献。英国人托尼·布里森在翻译过程中,不局限于语言的转化,而是巧妙地在中文和英文之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并运用大量博物馆馆藏、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等替代文字注释,生动鲜活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的意境和内涵。

  评审过程中,“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坚持从翻译质量、外文版在目标市场的发行价值、目标市场读者的接受程度、译者水平及外方出版社在目标市场的推广能力和影响力等指标进行综合考量。比如,《中国概况》(阿拉伯文版)出版方阿拉伯科学出版社,是阿拉伯语地区最著名的出版机构之一,线上线下业务涵盖整个阿拉伯语国家和地区,拥有最大的阿拉伯语图书网上书店,能够最大程度实现阿拉伯语国家和地区都能看到中国故事的愿望。

  沪版图书亮相“全球书架”,全方位传播中国文化

  据统计,迄今为止,累计37种优质沪版图书借助“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在世界范围内翻译、出版、传播和推介。这之中,既有《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英文版)、《中华文化之旅》(哈萨克文版)等优秀传统文化图书,也有《上海纪事:社会空间的视角》(英文版)、《上海:梦之地》(英文版)等反映上海发展进步的文化成果;既有回应国际重点热点研究问题的《东京审判亲历记》(英文版),也有向全球提供中国抗疫智慧的《战“疫”天使日记》(英文版);涵盖传统文化、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科普少儿、科技医学等多个板块,全方位传播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比如,弄堂是上海特有的城市景观,四通八达的弄堂里流淌着红色基因。今年入选的《红色弄堂》(法文版)通过介绍35条红色弄堂的前世今生,将海外读者带进隐蔽的“红色堡垒”,让他们了解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的依存关系,明白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上海的历史原因,体现上海城市精神。

  事实上,经过数年积累,“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已经成为唱响新时代、弘扬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之一,《山盟》(阿拉伯文版)等一批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主题出版物入选。该计划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普及版)、《丰子恺漫画古诗词》《蒙古帝国视野下的元史与东西文化交流》等14种图书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筑文化根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