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书

自助图书馆 “一座难求”,供给要跟上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时间2025-09-15 06:47:29

  在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到公共学习空间“充电蓄能”、沉浸阅读,正逐渐成为都市人充实自我的生活新方式。但据记者走访调查,不少城市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正面临“一座难求”的困境:工作日清晨开馆时,门前已排起长队;周末时段更是人满为患,就连走廊角落也挤满了求知的身影。如何让公共学习空间真正实现“触手可及、零门槛进入、高品质服务”,已然成为城市管理者亟待破解的重要民生课题。(9月8日 《半月谈》)

  凌晨五点的街角,24小时自助图书馆外已有读者带着书本等候开门;周末的午后,馆内桌椅全被占满,有人只能在过道铺张报纸临时学习——如今,多地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一座难求”的场景,折射出公共学习资源供给与民众需求间的突出落差。要破解这一困境,核心在于让公共学习资源供给“追上”需求的脚步,既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兼顾“够不够”“好不好” 的诉求。

  资源供给首先要补“数量缺口”、优“空间布局”。一方面,需结合人口密度与学习需求数据,在高校周边、大型社区、产业园区等需求集中区域,加密自助图书馆点位,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在核心商圈;另一方面,可挖掘城市“闲置空间”潜力,将地铁站点附属区域、商场空置角落、社区活动中心等改造为小型化、轻量化的“嵌入式学习空间”,配备基础阅览设施,让公共学习资源触手可及,减少读者“远距离奔波却无座”的无奈。

  供给效率的提升同样关键,要避免“资源闲置与拥挤并存”的浪费。可引入智能预约系统,通过实时显示馆内人数、分时段预约座位等功能,引导读者错峰使用;针对不同时段需求差异,调整服务策略——比如工作日白天面向居家办公者、老年读者开放更多座位,晚间及周末重点保障学生群体,最大化利用现有空间资源。此外,还可探索“空间共享”模式,非高峰时段将部分区域开放给社区开展文化活动,让单一的学习空间变为多功能公共服务载体,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资源供给更要兼顾“实用性”,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当前部分自助图书馆仅提供基础阅览功能,难以适配不同群体诉求:学生需要安静的备考环境,上班族可能需要临时办公工位,亲子家庭则希望有儿童阅读区。未来在资源供给中,应注重“功能细分”,增设静音区、讨论区、母婴室等特色区域,配备充电插座、自助打印、Wi-Fi 等基础服务设施;同时,联动公共图书馆体系,实现书籍通借通还,定期更新馆藏,让“有座可坐”的同时,更能“有书可读”,真正匹配读者的核心需求。

  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一座难求”,本质是民众对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提升的体现。只有让公共学习资源供给精准对接需求,从“粗放式覆盖”转向“精细化适配”,才能让公共学习空间真正成为滋养民众精神的“文化港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聚焦战后中国对日战犯审判 纪录片《正义的审判》播出 2025北部湾开海节在防城港市开幕 《我和病魔是朋友》已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出版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