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佛学

到底什么是修心?修行为什么要修心?

来源: 点击数: 时间2020-06-19 09:18:06

  在佛陀的眼里,整个社会都是由因缘所构成。阿含经里有这么一句话:“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也就是说,所有的事物都是由缘分所牵引着,不停地发生着各种联系。这种联系,还不止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还存在着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正因为如此,整个社会才能进行有序的演变。

  《华严经》中说:“假使千百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如果没有事情的起始,就不会有结果。这个起始,就是一个人造下的业。无论善业还是恶业,都是因缘而起。因为有业,所以必然会有一个结果,所以也称之为“业果”。一个人不造下业,也就是不造前因,就不会有后面的业果。这种业果,无论历经多少劫,它都不会消亡。

到底什么是修心?修行为什么要修心?

  佛教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为什么菩萨会畏因呢?其实菩萨并不畏因,她是心无所动的。看起来好像不会与任何人发生因果关系,就好像是怕一样。而凡夫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业,甚至在《地藏经》中说:“我观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一生,始终在造业和还业当中打转,无法脱离这种终极的循环。因为造了业就要还,在还的同时又会造下新的业。

  但是,如果一个人与佛有缘,他的人生就会发生一些细微的改变。最后逐渐由细微慢慢扩大,最后能证得涅槃。

到底什么是修心?修行为什么要修心?

  我们在世俗中生活,所有的事情,都存在一个心念的问题。一个人不断发出好的念头,他就会造下善业;一个人不断地发出坏的念头,他就会造下恶业。所以佛经中有这么一句话:“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意思是你的行为是你的念头所主导,在好的念头下,你就会做好事;在坏的念头下,你就会做坏事。

  所以修行,就是先要改变人的心,这就叫修心。

  而如果一个人能发现这一点,不断地给自己加强善的念头,就会不断给自己造善业。佛教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这个原理。当一个人做的善事越来越多,他的恶念几乎就不存在了。到最后,他就会进入涅槃。因为他已经没有恶的东西了。在佛教中,一个没有恶念的人,就是清净的人,无染的人。像这样的人,就应当去无染的地方,比如极乐世界、琉璃世界等等,去这些地方享福。

  这就是佛教中一直要人修行的原因。但是很多人,未必知道其中的这个真相。

到底什么是修心?修行为什么要修心?

  这个世界还存在一个现象,你越趋向善良的时候,你所接触的人群、事物,都是善良的。到了那个时候,你的眼里,就只有善良。当一个人善心越来越大的时候,即使有人欺负你,你也不会去还击。那个时候你就发现,并不是你不还击,而是你发现欺负你的人,其实内心很苦。而且会发现,他为什么会欺负你呢?因为你有他没有的东西。而这种东西,你给他,他也无法得到。真的有一天他得到了,却无法享受,甚至更痛苦。这就是中国人讲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很多人说,求不得是一种苦。其实,求到了,但是你享受不了,会更痛苦。因为你的心,无法让自己安然地享受那份得到。所以修心,就是要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加坦然,变得更加淡然。来则受之,失则受之。无论得失,都无法牵动自己的那颗心。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到底什么是修心?修行为什么要修心?

  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真正的修心,就是要让心达到这个地步。达到这个地步有什么好处呢?

  刚才说“菩萨畏因”,一个人达到心无所动的时候,就不会再造下新的业,也就不会有因。那么面临他的,就只有果。当他把所有的业全部偿还完毕,没有了任何缘分的时候,就跳出了这个由因缘所构成的娑婆世界了。就这么简单。

到底什么是修心?修行为什么要修心?

  所以,佛经中在“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后面还有这么一句:“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因为他不具备这个世界的因缘了,所有的因缘了尽,就称之为“不受后有”,达到这个地步,最少他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了。

  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心,只有修心,才能真正跳出因缘的生灭。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