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持名念佛又称为香光庄严
《观经》中讲,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阿弥陀佛无量的光明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但是只能与念佛众生产生关联。何以故?兹因阿弥陀佛以光明作为大愿的载体,故对信愿念佛的众生,如磁吸针,摄取不舍。
这是阿弥陀佛因地施设的名号与光明的同源性。阿弥陀佛拯救众生的愿力光明就靠这句名号传达给十方一切众生。
是故,释尊以及十方诸佛都在赞叹执持名号的功德。历代莲宗祖师亦作如来使,代佛弘化,赞叹持名念佛为径中之又径。
与通途的八万四千法门相比,念佛法门属于径路修行。因为“余门学道,万里迢遥”,修行通途八万四千法门必须要断一分惑,证一分真,路途非常遥远,过程非常艰辛。
但是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古德一概称为是径路。念佛法门当中,又有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持名念佛,以及修其他的万行回向往生。
一般意义上的念佛法门与通途法门相比,已经是捷径,但在四种念佛的方法当中,与观想、观像、实相念佛相比,持名念佛又是径路当中的径路,称为径中径又径。
为什么持名是径中径又径呢?莲池大师有一个比喻:“鹤冲鹏举,骥骤龙飞,不疾不行,而速而至,径中径矣。”
鹤能飞到普通鸟永远飞不到的地方,通途修行就好比普通鸟飞翔距离,而念佛法门就像“鹤冲”,超胜普通鸟的速度。虽然如此,但“鹤冲”不如“鹏举”。
鹏,就是大鹏金翅鸟,《庄子》讲,鲲鹏能够扶摇而上九万里,大鹏金翅鸟能到达的高度,鹤又不可企及。“鹏举”比喻的就是持名念佛。
骥就是千里马,普通的马每天最多跑一百里,但千里马有追风逐电之能,一天能跑一千里。在这里,普通的马跑代表着通途的修行,而“骥骤”则代表念佛法门。
然而“骥骤”又不及“龙飞”,千里马虽然超过了普通的马,但它与神龙是无法相比的。神龙变化飞腾,见首不见尾,“龙飞”就代表持名念佛。
这样来看,持名念佛是不可思议的,非通途法门所能比拟,亦非其他念佛方法所能及。
之所以把持名念佛比喻为鹏举或龙飞,是因为持名念佛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功德,不需要快走就已经很有速度了,不需要步行就已经到达目的地了,所以称为径中径又径,这就叫“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这种不可思议实际上是来自于念佛法门感应道交的特质,吾人信愿称名为能感之机,应则是来自于这个具足万德的名号。有能感之机,名号的功德就会予以加持,这就是名具万德,名召万德,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的妙理。
持名念佛又称香光庄严,体现了佛的果地觉恩赐给因地念佛人的特点。香是五分法身之香,光是般若智慧之光。众生业障深重,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虽然本具法身之香和智慧之光,但在凡夫层面,却无法透显出来。
而阿弥陀佛名号是五分法身功德和般若智慧光明的结晶,透过名号所具足的佛果地上的功德,可以开启吾人自性本具的香光,从而全摄名号的香光为自己的香光。
这就好比天天在有香气的地方熏,熏的时间久了,自然身心也就染上了香气。是故,依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的转化,让我等业力凡夫也能具有名号内在的功德,这就是念佛法门最为殊胜的神妙转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