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佛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的阐说

来源:华人佛教网 点击数: 时间2022-05-06 11:45:0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的阐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

  【诗人略历】

  慧能(638~713),禅宗六祖,原籍范阳(郡治在今北京西南)人,出生在广东新兴(今属广东)。

  【阐说】

  我国禅宗,自达摩东来,是为初祖,后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相继传灯,至于慧能,称为六祖。

  慧能三岁时,就不幸失去父亲,成为孤儿。此后稍稍长大,靠卖柴的微薄收入,养母度日,所以从小失学,没有文化,但悟性却超乎常人。一次,当他听人念诵《金刚经》,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因恍然有所感悟,遂不辞路远迢迢,投奔黄梅弘忍门下,学习佛法,被安排在难房干着春米的活,这时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

  后来弘忍挑选嗣法弟子,召集神秀等门人,各作一偈,以观高低,慧能不在被召之列。当时神秀既为上座,又是教授师,寺僧一致认为,以他接班的可能性为最大。随之,神秀上座经过思索,于三更时在南廊底下中间壁上秉烛题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第二天,初来这里八个多月的慧能,听有小童念诵此偈,感到诗偈虽佳,但还没有彻见佛性,于是便请童子把他带到南廊底下,又请别人为他题写自作诗偈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又有一偈为:“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惹尘埃!”对于第一首诗偈中的第三句,在惠昕所刻《六祖坛经》中,把它改成为了“本来无一物”。此后,惠昕修改的诗偈,反倒比起慧能原偈,更为流传。

  结果弘忍见偈,知道慧能的悟性,超乎神秀,半夜便就密授法衣,定他为接班人,是为禅宗六祖。慧能接受法衣,为了防止被夺,连夜回到岭南,混迹市廛达十六年之久。一次慧能在南海法性寺听法,被印宗法师发现,得以重新落发。不久,慧能回到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弘扬顿悟法门,和北方神秀弘传的渐悟法门遥相对应,遂有“南能北秀”“南顿北渐”之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