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

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先直面学生学业负担

来源: 点击数: 时间2020-10-31 17:43:21
 

近期国家接连发布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文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也先后作出了体育要留家庭作业、体育中考分值要与语数外等主课看齐的表态。家长们对此可以说是既支持又忧虑,中国青年报近日采访了多名家长,家长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学业负担与体育锻炼争抢时间的矛盾上。(中国青年报10月27日)

家长担心体育锻炼争抢时间,由此进一步增加学生负担与压力,这首先是源于对体育锻炼的错误认知,还是“学业至上”。其次也反映出加强学校体育面临的阻力,如果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将体育纳入中考,确实存在可能增加学生负担的问题。要实现中小学“五育并举”,必须依法开齐开足所有基础教育课程,确保体育课、体育活动时间,这不存在体育抢其他学科时间的问题。与此同时,必须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学校招生自主权,打破按考试分数排名录取的招生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在之前的中小学学校办学中,存在体育教师“被生病”,体育课被语数外教学挤占的办学情况。这本来就是违法办学,没有依法保障体育课、体育活动时间。国家要求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所谓的“加强”,不过是要求学校做到开齐开足体育课。这不是什么过份的要求,而是基本的要求。可就是这样的的要求,还是有家长认为是体育课、体育锻炼抢时间,可见家长对体育的偏见有多深。需要明确告诉所有学生与家长,这不是体育课、体育锻炼抢时间,而是把时间还给体育锻炼,让学生们有时间锻炼身体,提高体质。

在当前按考试总分排序录取学生的情况下,把体育纳入升学,提高体育分值,存在两种走向,一种走向是,体育仍旧被形式化应对,主要原因是虽然体育纳入中考、提高分值,但竞争程度不会有语数外科目激烈,各校都给学生平时体育成绩满分,体育中考测试的难度也不大,学校、家长还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业上。学校体育并没有得到重视。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因为我国不少地区从2007年起就把体育纳入中考,但中小学不重视体育的情况普遍存在。

另一种走向是,为避免各校形式化应对体育,各地提高体育分值,并主要以统测方式评分,由于中考难度加大,学校和家长不得不认真对待,甚至可能出现家长给孩子请体育家教的情况。这一走向,就是体育应试化,学业负担加上体育考试负担,会增加学生的'整体负担。形象点说,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后,还需要花时间完成体育作业,完成之后每天都凌晨了,由于没有足够时间的睡眠,学生虽进行体育锻炼,可身体健康状况可能每况愈下。调查显示,就在当前,我国有81.6%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

睡眠时间得不到保障的根本原因是学业负担重,那么,在学业负担没有减轻的情况下,再增加体育作业要求,怎么保障学生的休息时间?这就引发家长对于学业负担与体育锻炼抢时间的担忧,毕竟孩子的时间就那么多。

这就涉及到最根本的问题,如何把学生的学业负担减下来,这是一个求解了20多年都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学业负担重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简单来说,就是按学生的考试分数排名录取学生,这把基础教育异化为竞技教育,把每个学生纳入一条跑道比拼。不改革这一招生模式,学生的学业负担就难以降下来。虽然我国一直在进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但是,一直坚持实行按总分排序录取的模式。

从现实看,破除按总分排序录取模式,面临巨大阻力。家长和社会公众质疑不按总分排序录取,将制造更多不公平、不公正问题。事实上,当前我国推进教育评价改革,遭遇的最大阻力,就是对把评价权交给学校不信任,对实施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的不看好。这一问题不解决,我国基础教育将很难走出应试困境。前不久我国发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一方案明确提到要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指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如何落地,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未来的发展走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