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

胃癌关爱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一定会发展成胃癌吗?

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时间2023-11-30 11:12:18

  11月29日是胃癌关爱日。在我国,发病率位居前五位的癌种中就有胃癌。那么,什么是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又有何关系呢?为此,记者采访了重庆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杨桦教授。

  杨桦教授介绍,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胃癌的病理类型是腺癌。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部分患者可有饱胀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而进展期胃癌则可导致患者出现上腹痛症状,通常伴有反酸、嗳气等不适,严重时可出现急性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若肿瘤进一步持续发展,将导致机体营养大量消耗,甚至出现恶病质状态。

  诱发胃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杨桦教授表示,一是感染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目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被认定为Ⅰ类致癌原;二是环境和饮食因素,比如腌菜、腌制烟熏食品、霉变食品等,都可能增加胃癌风险。此外,部分地区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也会直接或间接增加胃癌风险;三是遗传因素,具有胃癌家族史者,胃癌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在体检中,有些人表示自己检查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担心会罹患胃癌。对此,杨桦教授解释,虽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跟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意味着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一定会发展成为胃癌。胃癌的病变过程较为漫长,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幽门螺旋杆菌作为其中一项指标,并不是绝对条件。

  “考虑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越高,患有胃癌的风险越高,所以还是建议要及时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杨桦教授强调。

  杨桦教授提示,在平时要注意胃癌早期信号,比如反复出现胃痛,药物治疗无效或者症状持续加重时;出现食欲减退、食欲不振,伴有反酸、嗳气症状;不明原因消瘦,短期内体重迅速下降;出现呕血或者解黑便等,要及时就医。

  在平时,杨桦教授建议,要定期筛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避免长期口服对胃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胃癌高危因素,如果发现癌前病变,应积极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