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G进展,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进入轨道
11月6日,由电子科技大学、国星宇航等联合研制的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六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颗6G试验卫星,以电子科技大学命名为“电子科技大学号”,星体的一部分如下图所示:
为何叫做“6G试验卫星”?这是由于这颗卫星搭载的是太赫兹(THz)通信载荷,将开展全球首次THz在空间应用场景下技术验证,而THz通信技术是目前讨论得很多的一种6G潜在关键技术;从下图看来,“6G试验卫星”全名为“面向6G的THz试验卫星”。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扬生教授表示,此次研制发射的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探索THz空间通信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
太赫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通信科研先行示范点负责人陈智教授介绍,本次研发的太赫兹试验卫星,在太赫兹频段核心器件、太赫兹通信系统等方面完成了技术攻关,尤其是在空间载荷极其苛刻的约束条件下,解决了小型化、低功耗等技术难题。
欧洲各国在太赫兹技术领域的多项研究以英国为主要代表。英国开展了“WANTED”项目与TERAVISION项目的研发,均主要应用于民用领域。其中“WANTED”项目即“Wireless Area Networking of Terahertz Emitters and Detectors”,以半导体器件为研发目标,研发可工作于1THz-10THz频段的振动器和检波器。
中国的太赫兹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速无线通信领域,面向5G与6G的通信需求,研发高频的太赫兹通信系统。主要的研究频段为220GHz与340GHz。2012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340GHz实验完成了3Gbps的实时通信,传输距离达50米。2019年,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在220GHz研发太赫兹全双工通信系统,仿真实现了正交模转换器和分谐波混频器,有效验证了系统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总之,从发展趋势来看,太赫兹通信技术将成为天基网络不可或缺的一环,将成为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