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

绵阳:科技助理“穿针引线”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来源:新华社 点击数: 时间2022-11-28 10:32:59

  如何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中梗阻”,让一个个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绵阳科技城创新体制机制,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遴选青年骨干挂职地方担任科技助理,发挥熟悉科研、企业的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有效解决当地科研和市场“两张皮”“大科技小产业”等问题。

  几天前,在四川中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条安装调试的生产线旁,“90后”科技助理、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田勇博士既紧张又期待。田勇跟踪的“高性能苯基硅橡胶产业化”技术,从研发成果转化为年收益超亿元的8条生产线,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科技成果转化涉及技术供给、企业承接、金融支持等诸多因素。过去,因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沟通不畅,科研成果转化犹如“盲人摸象”。在科技助理田勇等人的帮助下,该项目顺利获得了800万元的科技金融贷款,转化工作大大提速。

  今年2月,绵阳启动科技助理遴选工作,先后从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选拔出53名懂科研、懂管理、懂市场的科研工作者担任科技助理,合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招院引所”等工作。科技助理们分头实地调研了248家创新主体,面向629家重点创新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开展问卷调查,整理出315项内容,从企业创新需求入手,摸清企业技术痛点,有针对性地匹配院所科研成果。

  “科技助理切实把脉科技创新的顽疾,推动院所、高校、企业的创新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共建、共享,打通创新供需‘两端’,加快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绵阳市科技局局长赵琳说。

  科技助理朱玉玉教授是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一天之内,他促成西南科技大学分别与长虹集团、九洲集团围绕科研成果与转化、项目合作与发展举办了对接会。除了积极牵线搭桥,朱玉玉将更多精力花在“招院引所”以解决当地创新要素集聚不充分的问题上。他和其他科技助理们共同参与到绵阳市“招院引所”专项支持政策的制定中,促成全国多地多个项目和创新团队落户绵阳。“当好院、政、企三方合作的‘桥梁’,持续跟踪对接项目的最新进展,要更科学、有效地摸清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在‘招院引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平台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寻求破解难题的‘解法’。”朱玉玉说。

  绵阳市科技局介绍,通过科技助理“穿针引线”,截至10月底,已为当地重点创新企业解决了140余项问题,促成15项技术合作协议,成功转化9项科技成果,助力科技企业贷款5600万余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