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食

70岁东莞姐妹团做的客家美食,是你童年的味道回忆吗?

来源: 点击数: 时间2021-04-22 10:41:22

  

  传统小吃制作工序很多,以前经常是几家几户聚在一块做。妇女们也借着聚在一起的机会,唠家常增进感情。

  俗话说,美食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份味道,更是一份情感和一份思念。传统美食代代相传,从小跟着母亲做美食的婶婶们,即使到了70岁,也仍然惦念着儿时吃到母亲手中的小吃风味。

  卓阿姨说到,以前需要照顾家人和孩子,同村的姐妹们都没时间聚在一起聊天,但是会想念儿时吃到母亲制作的各种小吃的味道。如今,孩子们长大了,大家就时常有空聚在一起做各种小吃。一边做小吃,一边聊天,大家总有说不完的话,经常能听到大家的笑声,就像在开美食party一样!

  “我小孩老说我们怎么那么开心,笑得那么大声!”卓阿姨讲到,和姐妹们在一起做美食的时光很享受,日常还会带着亲手做的各类传统美食出去游玩,饿了就用来充饥。

  但在说到这些美食的传承问题时,两位阿姨直言,孩子们都嫌麻烦,从备料到制作,再上锅蒸,基本上需要大半天时间,都不愿意学着做,如果自己做好了带回家,孩子们才愿意吃一点。

  “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吃得多,小孩子们不太爱吃了,觉得太甜,太腻!” 卓阿姨补充说道,“现在有得吃就多吃点,以后的事情不好说!”说着,她低下头,娴熟地将手中的艾团裹上馅料,捏成一个漂亮的艾粄。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卓姨和罗姨对艾粄不受年轻一辈欢迎这件事情持肯定态度。对于这些传统小吃的未来,她们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却能在她们低头做艾粄的瞬间,从她们的眼神中看到落寞和担忧。

  阿姨们,你们其实不必担忧,并非不是我们不爱吃,而是需要加入一点点小心思。例如,把艾粄的个头改得迷你一点,传统的艾粄一个就能顶一个巴掌大小,而我们需要一两口就能吃掉,且不会弄脏嘴巴和唇妆;又如,传统的艾粄会偏甜,因为以往糖是难得的“奢侈”调味,放多一些糖觉得好吃,但现在怕长胖的年轻人,更喜欢“少少糖”,这样心理上会觉得自己糖分摄入少,更健康、更苗条呢。

  我们不仅爱吃加入以上小心思的艾粄,还希望阿姨们能把这传统手艺融入现代化的食品生产中,既保留它们的风味,又能裹上真空包装,成为我们随时能从口袋里掏出来吃的美味,这样,妈妈们再也不用担心晚辈们饿肚子了。

  我们还希望千万位卓姨、罗姨们能带着晚辈们登上舞台,为更多晚辈、初来东莞乍到的朋友们展示这些传统客家小吃的制作技艺……

  “基本上都是从小跟着自己的妈妈学的,到现在有四五十年了。”罗阿姨讲到,这些传统的美食,基本都是一代传一代,也不需要刻意去学。从小看多了,跟着做,也就会了。

  当下大家正在制作的艾粄,需要新鲜艾草捣碎制粉入面,馅料需要加入沙姜、眉豆、花生、芝麻等材料。为了吃起来香口,这些原材料还需要炒香。封口包好的艾粄垫在油榄叶上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0分钟,清香怡人的艾粄就可以出炉了。

  问及为何还要加入沙姜?卓阿姨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具体原因,只是母亲教她这样制作就一直保留传统制作方法和配方了,“可能吃起来‘厶咁腻’(这么腻)!”卓阿姨笑着补充说道。

  传统小吃被年轻人边缘化?

  最近,谢岗大厚村的婶婶们又像往常一样聚在一块,做些时令美食。现场有的搓粉,有的炒馅料,有的包艾粄,还有的正拿着艾粄上锅蒸……只需几秒钟,一个漂亮的艾粄就能在阿姨们的手中诞生,每一个的规格都整齐划一。

  她们笑称自己是“艾粄小分队”。值得一提的是,这只小分队的队员平均年龄高达70岁。

  罗阿姨讲到,她今年73岁了。在一旁帮忙的卓阿姨则72岁。平日里姐妹们得闲了,就会聚在一起制作各种客家传统小吃。例如,春天蒸艾粄,端午裹咸粽,秋冬天就开始做捏糍和蒸松糕……另外还有炸煎堆、油角、糖环等。

油角与糖环

  人间四月天,正是艾草茂盛生长、客家人做艾粄的佳期。最近,东莞的婶婶们又聚在一起,做起了传统客家小吃艾粄。

  但是,这群平均年龄70岁的可爱婶婶们,最近也遇到了一点“小烦恼”。

  70岁姐妹团制作应节美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