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南昌街头巷尾的那些“老味道”
总有些味道
或许言语无法详尽描述
但记忆却将其久久收藏
那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传统老味道
始终在南昌人心中留有一席之地
一起品味记忆中的“老味道”吧
杨大娘粽子
让南昌粽子走出去
谈论起粽子
大部分人都想起嘉兴粽子
但其实南昌的粽子也有自己独到之处
图片 | 在南昌
被大家称为“南昌粽子皇后”的店主杨大娘,在西湖区带子街开了一家40余年的杨大娘粽子店。
图片 | 在南昌
“有一次一群浙江嘉兴的游客来昌旅游,光顾了我的粽子店,尝过之后赞不绝口!”作为南昌市市级非遗传承人,杨大娘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打响南昌粽子品牌的梦想。
图片 | 在南昌
提起自家粽子多年来深受市民喜爱的原因,她只是简单地说“真材实料,老南昌的味道!”
如今,为了让南昌粽子文化走出江西,推向全国,杨大娘粽子店在传承匠心、坚守品质的基础上,主动创新求变,不仅餐饮品牌跨界联名推出南昌本土辣味粽子,并计划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万寿宫粽子数字化非遗文化馆”讲述南昌粽子的前世今生,努力闯出新市场。
白糖糕
南昌人的迷你“甜甜圈”
老南昌人记忆中的味道
一定少不了香甜软糯的白糖糕
图片 | 在南昌
凉风拂面,秋高气爽,清晨6时左右,南昌的背街小巷已经热闹非凡。在东湖区半步街,一家“老南昌白糖糕”店铺。一家不足6平方米的小店,门口已经有不少顾客在等待品尝记忆中儿时美味。
图片 | 在南昌
“与普通的白糖糕不同,我们的最大特色是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反生、变硬、难嚼,依旧能够保持外酥内软、鲜香四溢。”胡师傅一边用长筷子反复翻滚着环形面团,一边讲述这块“金字招牌”的特别之处。
图片 | 在南昌
在胡师傅的背后,他的妻子正在精心制作白糖糕。只见她动作麻利、娴熟,在案板上不停地搅拌糯米粉使其成型,再把面团搓成一股股小长条,将长条绕三圈后两端相连,此时一个白糖糕的形状便显现出来。
图片 | 在南昌
随后,胡师傅将白糖糕放进油锅里,先用小火炸2分钟、再用大火炸2分钟,刚出炉的白糖糕蘸糖装盘,酥脆的外皮搭配着未融化的白砂糖,热气腾腾、色泽金黄、酥软爽口。
南罐饼屋
一辈子做好月饼
临近中秋节
这段时间当之无愧的“排队王”
应该就属这家南罐饼屋了
走进南罐小区,顺着空气中弥漫的甜香,很快找到了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南罐饼屋。
图片 | 在南昌
椒葱酥饼、月亮粑、全蛋沙琪玛、小麻花、无水蛋糕……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中式传统糕点整齐地摆在店内,彼时店铺外已经排起了长队。
黄炳海是南罐饼屋的主人。30多年前,他从商业技工学校的糕点专业毕业后,进入南昌罐头啤酒厂工作,成为厂内南罐饼屋的职工。30多年来,南罐饼屋沉淀下来的除了记忆中的味道,还有黄炳海的手艺。
图片 | 在南昌
如今,不仅仅是老顾客会过来买饼,还有众多“吃货”拿着手机导航“千辛万苦”寻到这里,乐此不疲。特别是临近中秋节,店铺外排队的人就没有断过。如今,黄炳海把自己的手艺传承给了女儿,只为留住南昌人记忆中的味道。
龚式传统点心
小时候记忆中的美食
你听说过牛舌头吗?
图片 | 在南昌
牛舌头,又叫牛招财,是民间制作的一种传统面点,形似牛舌,酥香软绵,甜脆可口。然而在目前南昌市面上几乎很难见到,一些年轻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在站前西路南昌中维锦峰大酒店西北门正对面,有一家专卖南昌传统小吃的门店——龚氏传统点心。门店不大,由龚国金夫妇一起经营,透明的柜子里面摆放着店内的招牌:油香、牛舌头、麻圆等,统一售价2元一个。
两年前,龚师傅把店从羊子巷搬来南昌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附近。想把南昌传统美食分享给更多人,让外地人也尝尝南昌的老味道。
对于老南昌人而言,牛舌头更像是一份回忆,这是地地道道的老南昌美食,是记忆里的味道。
春洪猪血店
三代人半世纪只为守着一碗猪血粉
南昌不只有拌粉瓦罐汤
“猪血粉”也是不可少的一种美食
在叠山路胜利路口对面的巷子里,一家春洪猪血店,人头攒动,生意火爆。划猪血、煮猪血、烫熟粉、加猪血,老板娘程海连娴熟地忙碌着,儿子葛磊则在店里招呼客人。
“老板,来一碗猪血粉,加葱不放香菜,在这吃!”“猪血粉要多加一点辣椒,再来一个卤蛋”……一大早店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点单声。
谈及店里的猪血粉为何如此受欢迎,程海连说:“我们有祖传秘方,在液态猪血解冻前通过一定的比例搭配,猪血不仅像豆腐一样柔嫩,还入口即化,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老南昌活猪血’。”
除了秘制的配方外,保证食材的新鲜,也是吸引食客的重要原因。“每天凌晨三四点钟便赶早去屠宰场购买猪血,当天做的材料当天卖完、绝不过夜。”
进嘴即化,鲜辣爽口!许多老顾客吃惯了这里的手艺,也只认这个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