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没结婚,千万别随便嫁给谁
这篇文章,写给18岁以上的朋友。
走过弯路,遇过挫折,今天想分享给你一些小小的人生经验。
真希望有些事我在当时就懂得。
18-25岁
任何课都不要逃,老师或同学的一句话也许会给你终生的启发。
少读恋爱秘籍,多学专业知识。有再多人爱你,你也只能跟一个人走,但有再多的知识,你也不会嫌多。
优秀是一种可以养成的性格。任何事,能拼到优秀,不要满足良好。良好的人到处都是,优秀才能被人看见。
别让自卑左右你的人生。身材不好,就去健身;家境不好,就去兼职;文凭不高,就去进修……除了那些你真的不能改变的东西,在这个年龄,你有的是时间塑造自己。自信是一个人实现自我的开始。
没毕业的时候要想一想自己想做什么工作,单身的时候要想一想自己想和什么人在一起,和父母住的时候要想一想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你不主动选择,命运就会随意安排。随缘虽然浪漫,得到的却未必是想要的人生。
时间管理是个伴随终生的能力,当下它可能只关乎论文是否能在deadline前完成,未来,它将关乎你是否能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找到平衡。
25-30岁
工作后,不要再和父母住在一起。哪怕你们在同一个城市,独立居住,才是一个人成为大人的标志。
幸福人生的捷径不是托关系找份铁饭碗,不是看谁有钱就去嫁,而是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和自己真正爱的人在一起。你可能暂时比别人落后一点,但长远来看,你至少省掉了人生50%的烦恼。
刚进入社会谁都有颗玻璃心,别人的负面言论不要太往心里去,锻炼出一些钝感力和自嘲的能力,不必战战兢兢。
学会像一个成年人那样处理事情。遇到问题,承担,解决,反思。把错误挽救得漂亮,有时比成功还重要。
为自己储蓄,不仅金钱,还有健康和时间。拥有良好的作息、饮食、运动习惯,就是在为健康积攒本钱,做事有规划,效率高,不拖延,时间上就会多出一笔笔进账。
在这个年纪,要拥有至少一个愿意借钱给你的朋友和三五个志同道合的知己。多进行有益的社交,如果见面只是吃吃喝喝,不如自己一人,创造高质量的独处。
千万不要停止学习,无论以什么方式。旅行是学习,读书是学习,上网课是学习……分散式的学习并不可取,你所学的东西最好相互关联,这样它们才能在日后为你提供价值。
让你生命中的每一段关系保持在稳定并舒服的状态,这些关系包括:你和父母的关系,你和恋人的关系,你和朋友及同事的关系,你同自己的关系。
焦虑是最没用的情绪。做好生活里的每一件事,好好爱你身边的人。脚踏实地是一切负面情绪的良药。
30+
有点爱好,有点追求,不然你的人生会变成,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正确看待衰老。马克·吐温说过,有皱纹的地方只表示微笑曾在那儿待过。再贵的护肤品和再先进的医美技术也不如一颗坦然又快乐的心。
保持体重。保持体重。保持体重。
努力拥有自己的房子,房产证是成年人的奖状,奖励你从此安定,不再颠沛流离。
如果你还没结婚,千万别因为着急就随便嫁给谁,你又不是商品,不需要把自己特价促销。
女孩子婚后可以做家庭主妇,但不要做不赚钱的那种。无论你被提供了多么富庶的生活,请始终拥有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能力。
工作和家务是永远做不完的,先完成,再完美。
只有平衡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事业、家庭、自我,缺一不可。还记得18岁后要掌握的时间管理能力吗,它这时可以救命。
记住美颜相机外的自己,改善亦接纳自我,修炼气质和气场,魅力无关年龄。
只要今天活着,吃了三餐,睡在床上,就要原谅人生的坏事种种。明天醒来,感激并憧憬,因这是往后余生,你最年轻的一天。
点击标题,阅读熹文的原创好文~ 1、 2、 3、 4、 5、
手 指 点 一 点 , 不 要 和 熹 文 走 散 ~
查收她的肥胖史与失恋故事
查收她的阅读轨迹
查收她的朋友圈谏言
今天的文章来自好友:杨熹文
这个姑娘奋斗的经历让人心疼,拿着800元和一张打工签前往异国,从一无所有到诗和远方只用了短短5年,但这5年的经历却像50年一样令她记忆深刻。(发送8,查收一份签证指南)
杨熹文
2016年亚马逊中国年度新锐作家。
因畅销书而被中央四套报道的华人作家。
已出版畅销书籍:
《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微博@杨熹文(480000+粉丝)
2012年,她是持打工度假签证出国的大学毕业生。 2013年,她是一边打三份工一边读书的新西兰留学生。 2014年,她是每周坚持跑49公里瘦掉10公斤的跑步达人。 2015年,她是《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的作者,书中的文章被明星伊能静转发分享给自己的粉丝。 2016年,她是一个住在房车上至此畅游远方的姑娘。 2017年,她对所有追梦的人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2018年,她在新西兰安了家,并开了一间民宿,在沈阳和闺蜜小千一起开了一家坐落在故宫旁以诗为题的主题民宿,她的文字梦想也仍在继续。
作为自媒体作家
她的文章还常常霸屏朋友圈
这篇去
被雷明老师分享给自己微博的粉丝
这篇在她自己的公众号也曾
引起千万转载
她的文章常常出现在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