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情感

为什么很多孩子都害怕老师而不是家长呢?

来源: 点击数: 时间2020-08-22 09:55:12

  这是种教育效应

  小孩子自从入学甚至上幼儿园后,所有教师都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启蒙,教他们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和师长,并随着年级的增高,力度逐步加大加强。比如,在幼儿园,许多孩子就会唱“尊敬老师最重要,见了老师问声好......”这样的儿歌、童谣,进入小学后,课本中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师的内容更多,不管是语文课程,还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每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必不可少。正是由于这样一以贯之、长期持久的教育,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尊师爱师才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而这些教育是许多家庭所没有的。

更多的是体现了学校老师的一种威严

  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亲密无间,无拘无束,特别是很多爸爸妈妈对孩子往往有求必应,疼爱有加。而孩子到学校就不一样了,由家里的宝贝转变为学校的学生,温暖的小家变成了严整的集体。平时上课,老师一般都会保持庄重的神态,这种严肃的表情会使学生的内心时刻保持警惕,并长期和老师产生默契,保持高度的一致;此外,即便是课余时间,老师们一般在办公室忙于其他工作,很少和学生接触,学生一般会敬而远之,无形中会产生“惧怕”心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师道尊严”,甚至一直会保持到整个上学阶段。

严格来说,不是孩子对老师害怕

  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面对老师时充满无限的恐惧与害怕。是无法很好进入学习状态的,老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

  为人师者,必德高行范。教师职业道德操守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秉承平等与爱的原则。用专业引领、温情感化、塑造学生人格。

  一切漠视学生心理的教育都将枉然。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才能与学生建立厚重的情感基础,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若能如此,孩子对老师的害怕就会发生质变,他不仅是害怕老师的惩罚,更害怕失去老师的信任,更害怕失去师生间的友谊。为了维护在老师心中的印象,为了握住师生间情感的丝巾。更加规范自我,更加努力学习。这,才应该是对学生对老师害怕最好的理解!

小编总结

  家长和孩子长时间呆在一起,了解了性格脾气,再说好多父母宠着孩子,长期下去,孩子根本不怕家长,而老师不一样,老师传授知识,如果自己不用心听,做不好作业会被老师说,甚至会让家长到学校去,是很丢面子的事情,所以孩子害怕老师多于家长!

  其实,“害怕”并不是学生对老师的惧怕,更多的是体现了学校老师的一种威严。也正是由于学生对老师有了敬畏之心,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正常、有序的进行和开展,孩子们才能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和培养,健康快乐地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