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终会熬出好成绩
生活不是童话,没必要美化,真实情况就是非常辛苦。
原标题:新冠有疫苗了,生活仍然无解
作者:末那大叔
昨天过了午饭点,我打车去公司。
刚上车,司机师傅就抱歉地和我说:
“不好意思哈,刚买了几个包子还没吃完就来单子了,
有点味道别介意啊。”
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司机身旁的水壶上挂着一个塑料袋,
里面除了包子,还有几个大蒜瓣。
而那个水壶,看起来应该用了很久,
原本透明的杯壁,已经被茶水染成了黄棕色。
透过后视镜,我看着司机的眉眼,想起最近北京几位感染者的流调。
没有一位是被上天眷顾的宠儿,但也没有一位低头丧气地面对生活。
就先说第一位感染者,付某某,34岁已婚。
家住顺义,海淀工作。
每天早上7点出门坐地铁,赶去25公里外的公司上班。
下班后再原路返回。
白天辛勤赚钱还不够,他晚上还要挑灯备战考研。
对打工人而言相当珍贵的周末,也几乎都在为孩子奔波。
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放松的娱乐活动。
很多人都说新冠病毒让许多人的生活,变得寸步难行。
实际上,成年人的世界本就如此残酷。
而新冠让本就步伐沉重的大家,难上加难。
还有感染者李某某,是位网约车司机,40岁。
他的流调比我遇见的司机师傅更加令人心酸。
早上六点半就出门拉活,深夜11点才回家。
连轴工作17个小时是常态,却常常吃不上一顿家里的热乎饭。
我想起《送你一朵小红花》中,也有个类似的场景:
为了能多赚一点钱贴补家用,韦一航的父亲在周末开专车,早出晚归。
说到底这是个服务行业,自己的日子再怎么苦,
也还是要带着标准的笑容,接送乘客。
累了一整天,还要在深夜回家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绪。
为了能让孩子和家人过得更舒服一点,
自己穿在衬衣里的打底背心就算破了洞,也继续穿。
因为家人的存在,有了对抗生活的勇气,再苦再累也没关系。
还有两位确诊患者,都刚30岁出头。
他们的行程有很多相似之处:
都曾到过医院,而且都在凌晨到物流中心的大件中转场做兼职。
白天的努力根本不足以他们抵抗生活的压力,
只能在晚上继续默默奔波拼命。
比别人更晚地进入梦乡,同时比别人更早地踏入战场。
后台很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读者,经常对我倾诉自己的焦虑:
看了网上大家分享的日常生活,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别人有的都是豪宅豪车奢侈品,而自己只有租房地铁帆布包。
别人的娱乐生活都是游艇飞机高尔夫,
而自己只是窝在家中追追剧,最多就是和朋友出门搓一顿。
别人的30岁总是年薪百万,资产千万,
再看看自己的账户余额,达到五位数都是省吃俭用才能存下来的。
并不排除别人所谓的日常中有真实的分享,
但我还是想告诉你,大多数人的生活,绝不是如此。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
卡车司机与孩子见面的方式,是一个在车内鸣笛,一个在桥上挥手。
谁都不想常年在外奔波,但谁都想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一点。
被迫选择分离,使这样远远地相望一眼,对他们来说都觉得幸福。
靠体力和时间赚钱,才是大多数的现实。
他们努力做一份工作,只拿着几千块的月薪,然后踏踏实实地存钱。
对未来的目标也很单纯坚定,无非就是想让日子更好过一些。
如果有下一代,想给他们比自己小时候,更好的起点。
就像有首歌中唱的那样:
“我不想我孩子看童话,想他明白世界是残酷的;
在此之前,我还得先成为富豪,我不想他像我一样拿命拼。”
很多人误会的仪式感,以为那应该是金碧辉煌,透着人民币味道的生活。
可生活不是童话,没必要美化,真实情况就是非常辛苦。
认清现实后,仍然大步向前的人,都是勇者。
身边有位朋友,每当受挫时,都会去菜市场逛逛。
用她的话来说,在一个处处需要评分的社会,
菜市场是最不挑人身份的地方。
无论是谁来,几块钱一把的香葱,
又或是几十块一斤的基围虾,它们总是不变的。
“如果没有灯火,就紧握着萤火,
从人间烟火中穿身而过,没什么是过不去的。”
你知道吗?荆棘其实是发育不全的芽。
如果它们之前有机会能被好好呵护,
也会长出温柔的叶子,开出艳丽的花。
每一个普通的你我,都像是正在生长的芽。
每一次拼命,都是在争取更好的生存环境。
当你觉得现在难,就再用力一点活。
把劲儿都往一处使,徒劳也会熬出成绩。
黑夜结束,前面的路就只剩光了。
社会一定会有让人无可奈何的规则,但你也可以走属于自己的路。只要持续发出微光,早晚会有高光时刻,你已经很棒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