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一个人的情感所依之地
什么是情感?
尽管我们都体验过情感,但是要说到什么是情感,还是会发现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简单地从心理学角度,来了解一下情感的定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这里又涉及到了态度的概念:简而言之,态度就是对某一事物的喜欢还是不喜欢。
情感是态度中,相对于情绪而言,比较稳定和具有一致性的成分。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
什么是情感依附?
情感依附是指一个人为了得到安全感而寻求亲近另一个人的心理倾向。
一个人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可能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情感依附。我们可以从家庭和社会两个视角来观察。
一、以家庭与婚姻相关的情感依附
1. 对父母的情感依附
一般而言,一个人最初是从家庭中,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照料,从而形成了对父母的情感和情感依附的。从婴幼儿到成年以前的安全感主要来自父母的保护。然而,这种情感依附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伴你终生。
2. 对恋人的情感依恋
这一般是在一个人接近成年或成年以后,经历的一个相对短暂而热烈的一段或数段情感与情感与情感依恋。短暂而热烈是它的特征。
3. 对配偶的情感依恋
尽管有不同的情况,一般来讲,这个时期是在与另一个人组成了新的核心家庭之后,进入一个相对比较稳定和长期的对配偶的情感依附时期。重心放在家庭的建设和维护上。这种依附在时间上也是有限的。
4. 对子女的情感依附
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退出职场,核心家庭的老化,配偶去世,这时,可能会对子女产生更多的情感依附。盼望子女更多的陪伴。同样时间长度也是很有限的。
二、与社会成员相关的情感依附
当个体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在社会、职场扮演不同的角色的时候,可能会对不同的其他社会成员产生情感依附。这当然还要取决于个体的性格和际遇,例如,会产生如下的情感依附:
1. 对朋友的情感依附
对于那些喜欢交朋友的人,可能对好朋友的情感依恋胜于对父母、配偶、子女的依附。那种经常呼朋唤友,高朋满座的人并不鲜见,但是,过眼云烟居多。也有的是患难之交的朋友,这种情况情感依附就更加持久,但这种情形比较稀有。
2. 对归属群体的情感依附
人们因为有共同的经历和命运,例如,一起当过兵、探过险、下过乡、经历过灾难、有相似的遭遇等等,从而产生相互的情感联系和依附。这种依附往往比较持久和牢固,比较难得。
3. 兴趣爱好群体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相同的兴趣聚在一起,相互陪伴。这类情感依附相对比较轻松,聚散也较随意。
三、你自己
看了上面描述的各种可能产生和建立的情感依附(就人的一生而言,还会有更多,不仅限于这些),有些是无法持久的、有些是可遇而不可求。那么,哪里才是一个人长久可靠的、永久的情感依附之地呢?…… 你自己!你逐渐强大起来的内心。
《百年孤独》里有几句经典的话,可能是所有人最终都得面对的: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幸福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独的体面约定。
杨绛先生说过:
热闹中的清冷,颇具价值。
没有人可以一直陪着我们。父母会离开,孩子会长大,伴侣也不一定能白头偕老。
我们总要学会享受孤独。
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热闹中的繁华,而是独处时的从容。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杨绛是智者,也是先我们经历了人生后半段的人,那些是经验之谈,也是忠告。或许应该这样看:如果有幸获得其他的情感所依之地,说明今生有幸,遇到了,欣然接受和享有!但是,如果没有遇到,或者失去了,那么,我们要学会在孤独的时候给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时候给自己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