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情感

锔瓷手艺人刘晨:修复瓷器 延续情感记忆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时间2025-11-03 14:44:09

  从年少时偶然瞥见老匠人 “以钉补瓷” 的神奇,到如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安锔瓷的传承人,刘晨用数十载坚守证明:一份纯粹的热爱,足以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昨日,记者来到刘晨的工作室,听他讲述这门传统手艺背后的故事。

  “碎片”时光里的坚守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针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在刘晨心中绝非简单修补。“每件碎瓷都有故事,有的装过外婆的桂花糖,甜香浸在瓷缝里;有的是新人的喜碗,釉色沾着当年喜气。它们碎的是瓷身,没碎的是藏在里面的情分。” 他常摩挲着待修瓷器,眼里满是喜爱。

  在学习过程中,刘晨用心揣摩每一块瓷片的形状、纹路,精确地计算和细致地打磨。有时,为了修复一件瓷器,需要花费数月时间,但他从未放弃过。“因为自己热爱,才选择走这条路的。”他说。

  “你看这只清晚期茶杯,摔成三瓣,裂纹从杯口扯到杯底,多让人心疼。” 刘晨左手轻托茶杯,指尖温柔拂过裂纹边缘的崩口,“胎质虽厚,但崩口脆,直接锔合易错位,得用棉绳先把碎片‘抱’紧。” 他从磨亮的帆布工具袋掏出一卷老棉绳 —— 柔软结实,是特意选来保护釉面的。指尖一绕,一场 “修复时光” 的仪式悄然开启。

  延续情感记忆

  “锔瓷看起来很小众,但也有圈子,经常有外地客户把破损的瓷器邮寄过来让我修复。”刘晨表示,他热爱并坚守锔瓷这份事业,作为一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要担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不能让这门手艺消失。

  一次,一位云南顾客寄来裂成两半的青花瓷瓶,信中说这是奶奶的遗物,奶奶生前用它插桂花,摔裂后本想扔掉,却因念想舍不得。刘晨修了半个月交付了,后来顾客发照片:瓶插鲜花,人立在一旁,笑中带泪。刘晨看着眼眶泛红:“这就是锔瓷的意义——修的是瓷,续的是人心念想。”

  “锔瓷不是磨功夫,是磨心。得耐寂寞、守匠心,更得爱手艺、疼瓷器。” 锔瓷看起来简单,但制作难度大,加之学习周期长、收益小等原因,掌握这门技艺的匠人越来越少。这些年,刘晨期盼能遇到真心爱锔瓷的徒弟。他想传认瓷辨纹的诀窍,锻钉打孔的力道,更想让每只碎瓷续说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聚焦战后中国对日战犯审判 纪录片《正义的审判》播出 2025北部湾开海节在防城港市开幕 《我和病魔是朋友》已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出版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