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LAM视觉导航+ToF,小米“新王牌”或将颠覆行业
说到扫地机器人,小编也体验过好几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款米家1C了,和其他几款扫地机器人不同,它是采用视觉导航的另类。为什么这么说另类呢?目前扫地机器人导航原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LDS激光雷达的SLAM导航,另外一种就是基于摄像头的VSLAM视觉导航,然而市面上超过90%的扫地机器人都是采用第一种原理,这一边倒的现实是不是很让人意外。
激光导航起步比较早,原理简单,可以说是目前最稳定、最主流的定位导航方案。但由于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限制,激光雷达导航也有些缺点,如激光雷达头裸露,防水防尘能力差,频繁转动,容易损坏;还有凸起的激光传感器在低矮环境(床底、沙发底等)打扫有一定的限制,等等。
视觉导航则是通过摄像头采集信息定位,最大的优势就是摄像头硬件成本低。由于它目前还处于完善阶段,缺点也非常多,比如它的摄像头设计在顶部,对环境光线的要求较高,在夜晚或者暗光环境(床底、沙发底等)会有很大的制约,而且定位精度也不够理想。看一下小编使用过的这两款扫地机器人的APP,VSLAM在建图及功能方面都显得比较简单,使用体验上确实不如LDS,这也是它在市场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小米扫地机器人又迎来了新品1T,这款旗舰级的产品由小米生态链企业追觅科技联合打造,要知道追觅科技是国内高端家居清洁领域的领先者,可以说是中国的“戴森”,在高速马达、流体力学、机器人控制及VSLAM等领域都有自己的专利发明,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扫地机方面,追觅此前打造的米家1C海外每月畅销近10W台,可见其品质。这次米家1T精益求精,在VSLAM视觉导航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应用于无人驾驶领域的ToF传感器。先了解一下ToF,它是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的缩写,测量原理是通过发射的红外光线被物体反射后回到传感器,内置的计时器记录其来回时间,即可计算出其距离,从而来确定摄像头与物体或周围环境之间距离,并通过测量的点生成深度图像或3D图像。
对于ToF,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手机摄像头中的3D景深摄像头就是它的应用之一,还有最新发布的iPhone 12 pro搭载的LiDar,也是属于ToF的一种。这次,米家扫拖一体机1T搭载ToF传感器通过精准计算和智能感知,将大大提高视觉导航的建图及定位能力的准确度,而且还具备了如无人驾驶般的3D精准避障能力,不用再傻傻的撞一步走一步,这对于目前的VSLAM视觉导航是一个质的提升。
其实,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深入,LDS激光导航的弊端也正在逐步显现,知道前方有障碍,但无法进行辨认,视觉导航的优势在于“看得见”,能够进行精准的物体识别,未来如果再加上AI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更清晰地知道周边的物体是什么,如茶几、椅子、床等,从而建立多维的立体的规划图,那是很有想象空间的。可以预见,单独的激光导航类产品将会成为过去式,基于视觉导航的扫地机器人必然是未来的时代所趋,你们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