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葛公镇:烹调文化“大餐” 百姓生活多滋味
近年来,东至县葛公镇围绕乡风文明建设,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文化惠民服务有机结合,通过一场场精彩演出让群众享受文化盛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推动建立大源村艺术团、天井村程菊荣舞蹈队等民间艺术团体,在闲暇时间,带领村民们跳广场舞,表演黄梅戏、电吹管,同时还自创歌曲,内容涵盖移风易俗、文明道德、赡养老人、邻里和睦、帮助孤寡老人等,引导村民树新风、扬正气,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同时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做到送戏全覆盖。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文艺晚会、红歌传唱、歌咏比赛、书画展、知识竞赛等活动,既为民间艺术团体和文体爱好者提供舞台,又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感受积极向上的氛围。
葛公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古徽道、五福桥、紫溪桥、郑氏宗祠等众多历史遗迹,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历经300多年风雨的郑氏宗祠最为著名,为保护历史遗迹,葛公镇党委、政府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对宗祠进行修缮,并对周边道路、庭院进行硬化和美化,目前建设完成的宗祠分文焕公祠和文魁公祠,分布村庄两头,文焕公祠挂有明朝四代重臣郑三俊亲笔题写的“尚树堂”匾额,可以让群众直观感受郑氏家族中关于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独具特色的礼仪教化,形成了以德正心、以礼修身、以俭持家、以义济世的孝义家风。同时定期开展“最美庭院”“好婆媳”等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推荐和评选活动,依托郑氏祠堂,通过家风宣讲等方式,发动全村老少热议家风,寻找身边的好家风、好家训,并以身边人为榜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家族忠孝、和睦、尊老爱幼的家族文化和优良民风代代相传。
通过建立健全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管理制度,推动建设16座农家书屋和家庭发展服务中心、6所老年协会,2处远教广场,设立180余个文化广播站点,同时大力推进红色文化遗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镇村两级投入100余万元建设完成1931▪中共徽州工委纪念馆,“江墩十二烈士墓”革命遗址于2022年6月修缮完成,让群众坚定信仰有场所,娱乐休闲有地方,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减少村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定期开展反电诈、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设施的引领带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