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书

王安忆对谈余华:人工智能对作家还不构成威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点击数: 时间2023-03-28 15:58:42
  “余华和王安忆老师的写作是基于现实的,在他们的笔下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烙印,可以体验到书中人物和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人工智能提供的所谓完美写作只是根据读者的需求来完成的最优组合。”3月26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玛迪娜在“现实与传奇:王安忆余华对谈”活动现场,写下这样一句话。
  为了能够亲眼见到自己的偶像,很多和玛迪娜一样的大学生早早就起床去排队抢票,有的同学为了最快抢到票,甚至凌晨就开始在楼道排队。学生们纷纷在社交平台“晒”出这段经历,并表示:“为了热爱的文学,一切都值得!”
  在某平台,这场免费的对谈门票被卖到了800元-1500元。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朱国华表示,台下出现了这么多充满着渴望和激情的年轻人,足以让大家意识到“文学其实还活着,很多青年是来追星的,但‘星’与‘星’并不一样,作家可以带领我们回到事物确定性之前的状态,将生活加以问题化,引领读者走向批判性沉思”。
  对谈现场,余华和王安忆结合近年来的写作实践,就“现实”与“传奇”两个主题展开了对话。余华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创作先锋作品,到20世纪90年代后写作一系列风格迥异的长篇小说,对“现实主义”的自觉追求构成了这一变化的重要推力。在王安忆看来,“现实是小说的基础”,而“小说梦想着传奇”。
  针对大众较为关心的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的问题,余华和王安忆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对作家还不构成威胁。在王安忆看来,作家要做的是“写作,还是写作”,而“打败”人工智能的唯一途径正在于作家面对的现实——“生活不按照常理出牌”。余华结合自己的人工智能使用体验与阅读经验,指出即使是“最伟大的作家”都具有优点与缺点。
  “当我坐在会场里,听两位作家讲述往事,就好像穿越回到了那个‘文学疯长的年代’。”对于华东师大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王梓同来说,在毕业前夕能够近距离看到偶像,是青春的一次“仪式感”。在掌声和笑声中,她一度激动得落泪。作为工科专业的文学爱好者,她之前只是从读者的角度欣赏作品,而这次与热爱文学的同学一起“追星”。她说:“面对人工智能的强势来袭、事物的更新迭代,文学作为人类智慧的表达形式,永远不会式微,而是会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地流淌,这是专属于文学的魅力。”
  余华说,青年读者的文学热情有效地维持了文学创作的纯粹程度。
  “这场对谈让我们的内心燃起了一种感动。”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唐瑞印象最深的是,王安忆和余华分别对“中文系是否能培养作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余华觉得,即使数量不多,但总会有好作家被培养。这让一直对文学抱有向往和热爱的唐瑞看到了希望,她说:“古往今来,正是因为他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现实’转变为独特的文学作品,我们才能看到这么多用文字构建出精神家园。”
  华东师大官方平台显示,这场直播吸引了近百万人观看。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华东师范大学远读批评中心聘书颁发仪式,聘任王安忆与余华为远读批评中心荣誉作家。此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