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食

老区不老 风景独好

来源:江西日报 点击数: 时间2023-03-03 10:06:22

  会昌文化底蕴厚重、传统民俗别具特色、山水风光神奇秀美,旅游资源丰富。为进一步擦亮“风景独好”这块金字招牌,会昌县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坚持以文化铸魂为旅游赋能,塑造文化地标、打造旅游精品,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风景独好山水人文旅游城。

  数字赋能塑造景区新IP

  “第一次观看山水实景沉浸式光影剧,科技感很强,很有新意,也很震撼。”2月18日,《悟道·汉仙岩》迎来开演,游客林宇波带着家人,登上游船,尽情享受光影盛宴。

  会昌县为保护开发汉仙岩丹山碧水的独特丹霞景观,对景区进行提升改造的同时,将传统山水观光旅游与数字技术融合,将十里画廊、丹崖碧水与光影艺术、现代舞美巧妙融合,打造大型沉浸体验式光影夜游项目《悟道·汉仙岩》,让游客在夜间也能领略汉仙湖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艺术之美,塑造了汉仙岩景区核心IP。据悉,该光影剧先后获得第十届阿拉丁神灯奖——最佳工程类优秀奖、第十七届中照照明奖工程设计奖一等奖,入选“5G赋能沉浸式文旅 XR开创数字化新未来”国际化论坛案例。今年春节期间,汉仙岩景区共接待游客8.8万人次,同比实现游客量及营收双增长。

  3D投影、《一碗清茶话迎送》数字油画、讲述扩红故事的木偶戏……在风景独好园,游客可以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了解和感悟会昌红色历史。

  与此同时,依托毛泽东同志旧居和粤赣省委革命旧址群,统一对民房进行改造布展,运用虚拟主持人、全息影像、沉浸式体验空间等数字技术,打造“全国首座院落群式红色文化数字陈展馆”,现已成为会昌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探索“非遗+旅游”新路径

  2月25日,广东汕头的陈茂雄带着一个28人的旅行团,慕名来到会昌县洞头乡畲族村,体验制作非遗美食、观看非遗舞龙表演,玩得不亦乐乎。

  洞头畲族村地处深山,发展乡村旅游拿什么吸引人?当地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探索发展“旅游+非遗+农业产业+乡村振兴”新路径,充分挖掘畲族民俗文化资源,利用畲族古建筑蓝氏宗祠、联班第、苞茂第等遗存,结合摆字龙、竹竿舞、婚嫁习俗、打糍粑、做擂茶、乌米饭、畲家酒、灰水米粿等畲族民俗风情内容,开发畲族风情游和畲族文化研学产品,打造洞头畲族旅游风情小镇,吸引了众多来自闽粤周边城市和港澳地区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2022年,洞头乡畲族村首批入选年度“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非遗旅游小镇名录。已连续举办四届的畲族“村晚”,入选文旅部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春风送暖,油菜花开。近期,会昌县小密花乡景区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赏打卡。

  近年来,当地积极做好农旅融合文章,大力发展“富硒+花卉+乡村旅游”产业。打造半迳村鲜切花产业园、七彩龙辉富硒果蔬采摘园、小密农家大院等乡村旅游点。同时,完善配套设施,打造集富硒产品体验采摘、休闲露营、花卉休闲旅游、摄影和劳动教育实践研学旅行为一体的综合体。2022年国庆期间,小密花乡吸引4万余名游客前来游览体验,景区多次进入全省旅游大数据平台非闸机类客流前十榜单。

  与此同时,和君教育小镇、西北街戏剧小镇、汉仙温泉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也应运而生、开花结果。古坊村亲子游乐园、茶乡永隆、周田镇罗田乐园等一个个乡村旅游点建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引擎。

  老区不老,风景独好。该县按照“一核、一带、三引擎、五片区”的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扎实推进“独好会昌”品牌战略,大力构建以八仙文化、戏剧文化、红色文化、儒家文化等内涵丰富、极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一幅“风景独好”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