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食

地评线丨银川述评:美食特产何以互换

来源:银川新闻网 点击数: 时间2023-08-31 11:41:33

  网上社交媒体最近兴起一股新风潮——互换特产。即互不相识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达成交换意愿后,各自准备一份家乡的美食特产,寄给对方即可。有人说这像开盲盒,充满未知的新奇和来自味蕾的渴望,也有人晒出受骗的惨痛经历,说暗藏陷阱须警惕。

  “警惕”没错,毕竟是陌生人社交,其天然的弱点就是缺乏信任基础。有人寄出数百元特产换回两包纸巾,还有人刚寄出东西就被对方拉黑。所以前置防范确有必要。但要说“值不值得”,那可没法整个统一标准来评判。单论物品价值是一回事儿,若论整个过程之体验又是另一回事儿,谁说吃亏不是长教训呢?

  其实更有趣的是互换特产为何会出现。对美食之向往如同刻入骨髓的基因,牵动着人们走遍四海,每每以寻味开启一段新旅程。有报道将互换特产兴起之因归结为能够低成本满足大家不出门体验地道美食的需求,也提供给网友展现家乡地道美食文化的契机。相较于出门旅行的费时费事费钱,这确实更具效率,也有寄件与收货过程中的期待之趣。

  可是,美食之旅除了寻味,同时还会寻景、寻情、寻文化民俗……倘若单单只想尝别处美食特产,网购不是很方便?为啥要同陌生人互换?抛出社交属性,是否网购吃亏亦甚?货不对板、价格虚高等等,让人们在网络购物平台和直播购物当中无处可逃,同样是冒险,互换又何妨?好似实物给出去不如付出现金吃亏来得心疼,互换特产相关话题不断发酵、迭代,引来了关于诚信之讨论。但,网购的坑尚且填不平,基于个人自律的讨论能起到多大警示与震慑作用?

  促消费的热潮中,各地兴起一批又一批助农带货、特产助销,其中不乏官方机构身影,可打出名头的寥寥无几,形成长效更加少见。原因何在?聪明的,可以借这自发互换好好想想,有否机遇可抓,让真正当地的好特产闯出去,飘香万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