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瑾:粉红屋檐下的内外兼修
一头整洁的短发,精致中充满着亲和力,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吴克瑾教授说起话来柔声细语,温柔恬静,让人一时间很难把她和手术台上手执柳叶刀坚毅果敢的外科领军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心里装着的始终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在吴克瑾眼里,医生需要考虑的绝不仅仅是治疗疾病那么简单。当她小心地划开皮肤,心里装着的始终是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女人。
“因为是体表器官,所以切口选择是否合理、解剖层次是否清晰、修复对合是否整齐,每一步操作对病人来说都很重要。”吴克瑾说。
吴克瑾认为,乳腺肿瘤治疗需要“内外兼‘修’”。为此,她带领团队设计研发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力保存决策辅助工具》,帮助病人冷静而理性地思考自己未来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临床中还有一些患者是在孕期被诊断出乳腺癌的,以往碰到这种情况,很多患者会被迫选择终止妊娠后再接受治疗。吴克瑾不忍心看到准妈妈陷入痛苦的抉择,她悉心查阅了大量最前沿的医学文献,在深入探究中,她发现乳腺肿瘤治疗和妊娠并不矛盾,带领多学科协作团队为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积极保驾护航,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兼顾了疗效和胎儿的安全。
因为院区百年老建筑的屋顶呈现出耀眼的红色,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又被大家称为红房子医院。这些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孕期乳癌患者慕名来红房子医院,来时忧心忡忡,出院的时候,不仅治好了肿瘤,而且还幸福地抱着在医院平安出生的心爱宝贝一起回家,这也成为红色屋檐下一幕动人的风景。
近年来,吴克瑾主任带领团队牵头执笔完成了首部《中国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和《中国育龄期乳腺癌病人保存生育力临床实践指南》,牵头构建了育龄期早期乳腺癌患者保存生育力多学科诊疗模式并加以推广,吴克瑾说,她最大的期望就是“治疗成功的患者能重回正常轨道,在各个领域里继续自己美丽精彩的人生”。
医生和患者永远是一起成长
吴克瑾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当年怀着当一名好医生的梦想,她从百年名校上海中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实习期间,一次夜里急诊被值班医生拉上手术台当“一助”的经历让她真切体会到了当医生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当时她就暗下决心,“外科是我不二的选择”。
外科住院医生承受的是魔鬼训练,“记不清有多少次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上了一天一夜的班之后继续奋战于手术台”,那种深入骨髓的疲累至今令吴克瑾记忆犹新。正是一天天严苛的训练,炼就了吴克瑾柔弱外表下的果敢和坚毅。
博士毕业后,导师建议她选择乳腺外科专业。起初她还有些不解,但多年实践下来,她越来越理解了导师当年的指点。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这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庞大的群体,作为女医生,不仅可以用医疗技术救治患者,还可以借助同性感同身受的情感智慧,带给病人更多的安慰和帮助。
女性身份,外科能力,当她作为人才被引进着名的红房子医院,她知道命运之手已将自己未来的医学人生和红色屋檐下一个个女病人的喜怒哀乐紧紧牵系在了一起。她常对团队说,“做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要有足够的临床sense(敏感),要告诉你的患者,这个手术是否值得去做,该做的时候一定不要漏掉;没有必要的,也不要给到病人创伤”。
目前,全球发达地区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90%,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95.5%,吴克瑾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医院收治的更多是早期发现的病人以及规范的以外科手术为核心的综合处理。
为了强化乳腺癌的早期源头发现,这些年,吴克瑾带领团队以红房子医院为模板建立了城市化医疗单位内外相关部门联动的早期乳腺癌筛查体系,优化了机会性筛查流程,创建了上海市早期乳腺癌机会筛查示范基地,该基地也成为上海市和全国乳腺癌筛查与防治培训基地。
在吴克瑾看来,医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一名手术匠,还要“打开视野,追踪前沿,做好学科交叉和跨界”,其中就包括基础科研以及对患者全人全程的健康教育和管理,对医生来说,这些工作“一个都不能少”。早在2017年,她就联合同道合作撰写了《乳腺抗癌美食》,针对经常被患者问及的“什么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进行回应。
业余时间,喜欢跨界的她读书宽泛。眼下,她案头就放着一本《黄帝内经》,她认为“中西医要打通了来看,不要轻易相互排斥。只要能够帮助到患者,都应该拿来尝试”。吴克瑾不仅“西学中”拿到了中西医结合的注册医生资格,不久前她还当选了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吴克瑾说,粉红屋檐下有病人,也有医生,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永远是一起成长。在科室她常说一句话:“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无论怎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看过了那么多肿瘤病人,吴克瑾深知良好的情绪对于身体的重要性。她从不认为工作和生活是顾此失彼的,她相信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作为科室主任,她总是鼓励团队要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她带领团队连续获得了“上海市卫健委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等殊荣。
她从不后悔自己从医的选择,相反,她总会一脸满足地告诉别人:“当医生很幸福,而且是越做越喜欢”。
对吴克瑾来说,她的“幸福”很单纯,那是做完手术告知患者家属“手术很成功”时,患者家人向她投来的喜悦而感激的眼神;是成功治疗的患者当了母亲后专程给她送来的喜蛋;是疫情期间坚持出诊治疗后,病人及家属临走时为她“敬的礼,鞠的躬”……每每想到这些,吴克瑾就会觉得“此生做一名被患者认可的医生,无论怎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