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码

孩子遭诱为游戏充值 监护人可否追回?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数: 时间2023-11-24 11:03:50

  【案情】张某某正上小学的女儿张小某,今年12岁。在父亲张某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张小某使用张某某手机通过某直播平台,在主播诱导下通过张某某网络支付账户支付给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某点卡专营店”6000元,用于购买游戏充值点卡,共计4笔,且交易记录发生在半小时左右时间内。张某某认为,张小某的行为已经超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范围,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应当予以返还,遂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张某某的女儿张小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张小某使用其父网络支付账户分4次向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点卡专营店共支付6000元,该行为明显已经超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程度,现张某某对张小某的行为不予追认,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应当将该款项退还张某某。

  【说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该案中,张小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累计购买6000元游戏点卡。结合张小某在相近时间内其他充值、打赏行为等情况,法官认定案涉充值行为明显超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宜的程度,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应当返还充值款。

  法官表示,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网络充值行为时有发生。未成年人要避免沉迷游戏,不要轻信“低价充值”和“免费赠送”,增强防范意识。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家长在日常教育中应加强监督和引导,同时要妥善管理自己的银行账户和网络支付账户,保管好支付密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游戏平台应当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完善主体责任,承担更高的注意义务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和理性消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经济与法资讯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广告
广告

最新图片

小S徐熙娣确诊新冠 《小姐不熙娣》将暂停录制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索尼进军电竞外设,高端定位能否冲击市场? 《七人乐队》大师集结致敬香港 洪金宝袁和平单元预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