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电商 ——村民变“村播” 山货销全国
“我们村的石斛花、盆景都是村民栽培打理的,价格实惠、成活率高,请网友放心下单……”在龙陵县横山村“电商直播总部”的直播间,一盆盆石斛花卉正通过手机屏幕销往全国。
这个由返乡创业青年蒋德凡创办的“村播”基地,盘活了闲置的横山村级小学资产,建成8个稳定高效的直播团队,通过“1个总部+N个乡镇直播中心”的助农网络,吸纳覆盖种植、加工、包装、直播销售、助播、跟播等领域的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280余人,今年1月至8月直播销售超3000万元,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周边村民增收。
近年来,保山市聚焦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创业,依托当地丰富的农特产品、咖啡、文旅等优势资源,将发展农村直播电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通过政策扶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典型带动,形成了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多方联动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推广的“数字新农人”正在全市农村快速成长,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培育新产业,人才是关键。龙陵县整合多部门资源,创新“7天理论+14天实战”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下,引入社会资源建立专业电商培训学校,理论课程结束后用企业当“练兵场”,在田间地头开“实战课”,将培训内容覆盖到电商全流程。今年以来,全县依托本地企业建立“村播学院”,从直播间话术到选品技巧全流程手把手教农户直播技巧,累计培训3000余人,带动转化200余名直播从业者。一批懂手机、会吆喝、接地气的“数字新农人”成为创新增收的生力军。
今年51岁的村民杨丽仙是保山市大力推动乡村电子商务培训的受益者。如今,杨丽仙和搭档陈唯贵已成为龙陵县杨梅山村播学院的主播之一,日销售额高达数万元。
自2022年以来,保山市累计开展电子商务师、网络创业培训、乡村电子商务培训等专项培训1.43万人次,累计投入培训资金2000余万元,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092人,为“村播”发展注入了人才动力。目前,仅龙陵县就已培育直播电商团队338个,带动相关从业人员5000余人,网络销售特色农产品120多种。上半年,全县实现电商交易额13.35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2.8亿元,同比增长16.4%。
返乡创业青年蒋德凡是龙陵县平达乡平安村人。在蒋德凡创业初期资金短缺时,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其提供了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平达乡政府无偿建设直播基地和种植大棚。同样在龙陵县,“90后”大学生创业者李年兴看到家乡发展日新月异,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投身石斛花卉产业发展,通过直播电商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致富路。目前,他已带动1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成为远近闻名的“石斛哥”。
位于隆阳区的“世外乡村·高黎贡勐赫小镇”立足潞江坝生态、文化、农业资源优势,创新探索“直播+文旅+就业创业”发展路径,将直播镜头对准田园风光、非遗与特色农产品,今年已累计开展直播920场,直接带动线上文旅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30%。游客引流,带动周边6个村民小组2万余名村民增收,让群众真正共享流量红利。高黎贡国际精品咖啡文化园则聚焦咖啡主题,以联农带农为魂,让直播红利惠万家。文化园通过电商直播,让周边5个村2000余亩咖啡种植户共享红利,并与种植端联动,让咖啡种得好、卖得俏。目前,文化园累计培训农户200余人次,已有30余名农户通过培训进入园区或周边服务业就业,实现技能增收。
保山市针对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及引进人才等重点群体,提供“一站式”就业创业支持,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创业担保贷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社保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扶持政策。目前,全市建成家门口务工车间202个,其中在库电商企业26户、吸纳就业2500余人。今年以来,全市创业贷款扶持创业2555人,发放贷款5.9亿元,其中扶持电商创业128人。
从一个人、一部手机到一条产业链成熟、一地群众就业增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用实践书写着“农村天地广阔,电商大有可为”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