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山岙里飘出笋干菜香
随着第一茬春笋破土,位于鹿亭乡晓云村的市白云桥美味食品厂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一大早,1500多公斤新鲜春笋已进入制备阶段,另一边的腌制间里,12名工人正在处理雪里蕻。空气中浮动着咸鲜微酸的气味,春笋与雪里蕻交织成了独特的春日风味——笋干菜。
“雪里蕻是笋干菜的灵魂,等叶子黄到一定程度才能腌,这是我们今年腌制的第二批了,共腌制了12000公斤。”宁波级非遗笋干菜制作技艺传承人、工厂负责人褚彭军介绍。腌制间的温度较其他操作间更低,由混凝土浇筑的标准腌制池里,浸泡着工厂“定制”的“上海金世界”雪里蕻,这种叶片肥厚的品种经15至20天自然发酵后,咸香中透出独特的回甘。
今年受天气影响,制作笋干菜的时间有所推迟。三月底,褚彭军带着员工制作了第一批笋干菜,现已储藏在冷藏库。浅褐色的干菜“吃饱”充足阳光后,散发着惹人垂涎的香气。
外面的露天晒场上,另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在进行。早晨7点采收的春笋堆成小山,员工们麻利地剥壳、清洗。新鲜的笋肉在蒸锅里翻滚后,被均匀切成6毫米宽的细条。“这个宽度是试了好几次后定下的,经过热水冲泡后可快速达到鲜嫩的理想状态。”褚彭军介绍。万条金丝般的笋条在筛网上铺展,员工们每隔四小时翻动一次,阳光乘着欢快的山风穿透纤维,带走丝丝水汽。
得益于鹿亭乡的好山好水,孕育出来的春笋爽口清香,以此制作成的笋干菜,更是一道难得的春日美味。包装车间里,员工戴着白手套,将晒干的雪里蕻与笋干1:1装入包装袋,100多个礼盒包装的纸箱摞在墙角即将发车。这些不同规格的笋干菜,承载着余姚人做汤炒菜的饮食记忆,也藏着大山馈赠的时令密码。
自2004年创办工厂以来,褚彭军一直坚持古法腌制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制成的笋干菜销往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区,广受好评。同往年一样,这场持续月余的春日“协奏曲”,正将转瞬即逝的山乡春味,封存成舌尖上的四季。
